关于作者
GcsSloop,一名 2.5 次元魔法师。
微博 | GitHub | 博客
前言
对于编程,一般需要先设计,再编码,即针对某一项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后,得出具体的技术方案,然后编码进行实现,这是最理想的状态,但是现实不可能这么理想。
在公司的项目中,一般不会有太充裕的时间,专一用来琢磨技术方案,再加上个人能力有限,前期分析很难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中,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编程呢?下面就分享几个自己使用的准则。
一、功能优先
程序员主要工作是写代码,最终目标则是产品,而产品的核心是其中的功能,如果功能没有完成,代码写得再漂亮也没用,所以第一点是功能优先。
由于每个人接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,不可能像搜索引擎一样什么都知道,所以在面对具体的功能开发时,要优先从自己现有的知识库里面寻找最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,先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大致的框架,然后在不考虑编码复杂度的情况下先完成第一个版本功能的开发,把功能做出来之后,再进行迭代优化,使其逐渐接近完美。
对于功能开发来说,也要注意偏重,用户需要的是内容,而不是一个应用,在初期阶段要注意将内容展示做好,至于其中的一些动画效果和细节处理,在这一阶段都属于次要内容,具体的细节可以等功能基本完善之后慢慢调整。
二、适当测试
测试有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,黑盒测试就是把自己当成用户来体验这些功能,看功能是否正常,而白盒测试在Android中通常是指单元测试。
虽然公司有专业的测试人员,但是自己写的代码还是自己最清楚哪里可能出现问题,所以建议在交付给专业测试之前自己先简单的测试一遍,避免一些常见的漏洞。
在这里说明一下有关单元测试的问题,大家都知道单元测试是好的,但是据我观察,有很多程序员基本不写单元测试,那么单元测试到底是不是必须的呢?
个人觉得,是否进行单元测试要依照具体情况而定,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需要单元测试,例如:读取数据库操作,获取网络数据,这些本身就不包含什么复杂逻辑的内容是不需要测试的,假如数据出现了问题,十有八九是其他地方写入了错误数据,而不是因为读取才出现的,因此这些也就没有必要进行测试了。具体的业务逻辑也不需要单元测试,否则产品一旦修改需求,测试代码也要跟着大动干戈,岂不是自找麻烦。
真正需要测试的是那些基础函数,尤其是具有分支判断的函数,这些函数才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,写测试代码的时候,重点要进行边界数值测试,以及特殊情况的测试,当然,如果是一些通用的基础组件,个人更喜欢写一个 Demo,在测试的同时就把用法示例也写出来了。
三、代码风格
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码风格,个人希望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,也能够让别人更容易看懂自己的代码,所以设计了一个固定的结构,即适合编码,又适合阅读。
个人习惯将常量和变量放在最上面,然后是生命周期和应用的核心方法,依次进行排列,最后是外部调用的接口。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后期查看方便,什么方法在什么位置很容易就能找到,避免了上下来回滚动去寻找一个方法的麻烦。
下面是自己使用的规范,一个大致的例子:
public class GcsSloop {
// 对外常量
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AHA = "haha";
// 对内常量
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Val = -1;
// 全局变量
private int mVar;
//--- 构造函数(生命周期)与核心功能 ---
public GcsSloop() {
this(-1);
}
public GcsSloop(int var) {
this.mVar = var;
}
// 核心方法,一般均为 private
private void doSomthing(){
System.out.println("LALA");
}
//--- 对外方法或接口 ---
// 对外方法,均为 public
public void sayHaha(){
System.out.println("HAHA");
}
}
这样的编码风格也是我调整了若干次后总结的,规则很简单,也没有太大的束缚,但很实用。
一个类写完之后它的内部逻辑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,而调用者也不关心它的内部逻辑,所以就将内部逻辑放在中间位置,公开常量放在开头,接口放在结尾,相比于中间,开头和结尾更容易定位,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最容易寻找。
例如:我之前写了一个类,我知道它的具体作用,但很长之前没有使用了,忘了怎么使用,我就可以打开这个类,直接跳到末尾看一下调用接口就知道怎么使用了,而不用再去看它的具体实现逻辑。
也有人习惯将公开常量和调用接口全部放在最开始的部分,这个就看个人的编码习惯了,只要不是把公开的方法接口混杂到具体内部逻辑中就好。
四、技术选型
最后一个话题是技术选型,有句俗话叫”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在技术上尤其如此,对于同一个业务来说,不同的人进行开发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,使用不同的思路。那么具体到我们开发时,应该如何选择方案呢?
个人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条原则:
1. 首选自己实践过的
如果是自己实践过的内容,会对这套流程比较熟悉,能快速上手开发,也踩过里面常见的坑,知道如何规避。所以这套是首选方案,可以快速稳定的实现业务。
2. 次选官方推荐或者大家都在用的
如果自己本身对这方面不熟悉,则建议选择官方推荐方案,或者用的人比较多的方案。对于官方推荐来说,有后台撑腰,文档清晰明确,使用起来会少走弯路。而使用人数较多的则说明有很多前人帮忙踩坑,很多坑在没遇到的时候就被填平了,即便遇到了,基本也能找到轻松绕过去的方案。
3. 慎选热门新技术
其实这一点有悖程序员文化,程序员都喜欢新潮的,酷酷的技术,而且使用新技术可以为将来的简历添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所以很多程序员都喜欢使用新技术。
个人觉得,喜欢新技术没错,任何新技术的兴起,必然是因为它拥有着旧技术所没有的特点,才会受到人们的追捧,但也不要盲目的去使用新技术。对于新技术的出现,我们可以去学习,研究分析它的优缺点,但不要立即在商业项目中使用,因为任何技术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才能逐渐完善,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解决某一方面的痛点,但同时也可能引入其他麻烦,如果使用新技术出现了麻烦,将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东西,只能去看源码分析,这将会大大的拖慢项目进度。
对于新技术的出现,个人的观点是,默默学习,持续观望,等沉淀几个月之后再尝试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。
4. 不选冷门技术
如果不是迫不得已,不要去选择没什么人用的技术方案,这些方案没人使用一定是因为有更好的替代方案,或者是这项技术本身存在缺陷。当然,对于这些缺陷,作者一般不会明确的告诉我们。这些技术方案可能一开始使用起来没问题,但如果遇到问题,就会让人非常头疼,在某些情况下,修复这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甚至会超过自己从头再写一遍。所以使用冷门技术之前请先祈祷一下自己不会踩到坑。
结语
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个人工作这段时间内的感悟,也是根据自身能力,为自己定制的方案,并不适用于所有人,仅供大家参考。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,欢迎在公众号给我发消息,共同探讨学习。
关于作者
GcsSloop,一名 2.5 次元魔法师。